启航考研

主页 > 管综备考 > 逻辑推理 >

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部分重点知识汇总(一)

一、综合推理类型分析

1、翻译推理与分析推理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

(1)找到解题切入点

分析推理三大主要切入点,最大信息(谈论次数最多的信息)、确定信息(匹配好的信息)、特殊信息(可能性较少的信息)

(2)根据需要去翻译

常见翻译类型,如果p那么q,翻译:p→q;只有p才q,翻译:q→p;除非p否则q,翻译:-p→q;p、q至少一个,翻译:p或q

(3)列图表或做假设

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法,出现比较排序考虑分行列表,出现多个主体及信息间的匹配考虑列二维表,方桌圆桌等考虑画实物图,多种可能性考虑假设法

(4)根据规则去推理

常用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p或q否一个必肯另一个

2、翻译推理与真假推理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

(1)确定条件真假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反对关系,两个所有,至少一假,两个有的,至少一真;充分条件关系,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2)根据规则推理

常用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p或q否一个必肯另一个

3、真假推理与分析推理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

(1)找到解题切入点

分析推理三大主要切入点,最大信息(谈论次数最多的信息)、确定信息(匹配好的信息)、特殊信息(可能性较少的信息)

(2)确定条件真假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反对关系,两个所有,至少一假,两个有的,至少一真;充分条件关系,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二、分析推理题假设法做题正确率不高如何拯救

分析推理题在逻辑中属于题量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的一种题。特别是有时涉及到假设法的应用,使得本就条件众多,推理关系复杂的分析推理题变得更为棘手。因此,我们要对假设法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假设法的使用时机、作用原理及具体操作过程都要烂熟于心,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性。

首先,何时需用到假设法呢?当题干已知信息经过正常推理,无法得出确切结果时,或题干只有否定信息时,即可考虑假设法。

其次,其原理是如何呢?题目中有多个条件,可通过假设其中一个条件为真来推理,若推出了矛盾,则假设的条件不成立,假设不成立,则其矛盾成立,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确切结果。若未推出矛盾,则假设的条件成立,同样也得到了确切结果。

再次,具体怎么操作呢?涉及到假设出发点的选择上,可从最大信息入手做假设,也可从特殊信息出发做假设。

此外,若在分析题中综合了假言推理的相关信息,考虑多个假言判断的相关性,假设其中的一个假言判断的条件成立,参与题干去推理,若没有推出矛盾,则条件成立。若推出了矛盾,条件不成立,亦可找到确定信息。

下面将在具体题目中演示假设法的操作流程。

【例1】

某剧团拟将历史故事“鸿门宴”搬上舞台,该剧有项王、沛公、项伯、张良、项庄、樊哙、范增7个主要角色,甲、乙、丙、丁、戊、己、庚7名演员每人只能扮演其中一个,且每个角色只能由其中一人扮演。根据各演员的特点,角色安排如下:

(1)如果甲不扮演沛公,则乙扮演项王。

(2)如果丙或己扮演张良,则丁扮演范增。

(3)如果乙不扮演项王,则丙扮演张良。

(4)如果丁不扮演樊哙,则庚或戊扮演沛公。

1.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扮演沛公

B.乙扮演项王

C.丙扮演张良

D.丁扮演范增

E.戊扮演樊哙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1)题干有主体——7位员工,主体信息——7个角色以及主体的扮演情况。选项给出主体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本题属于分析推理。

(2)五个选项主体不相同。因此,本题属于题干信息充分的分析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找解题切入点

题干信息全为条件句,且“乙不扮演项王”与“乙扮演项王”为矛盾点,因此可直接假设:乙不扮演项王。

(2)整合题干信息

题干条件为:假设乙不扮演项王,结合条件③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丙扮演张良;结合条件②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丁扮演范增;结合条件④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庚或戊扮演沛公,那么甲不扮演沛公;再结合条件①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乙扮演项王,与假设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乙扮演项王。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考点总结】

假设法。

最后,涉及假设法的题目一般较为困难,做题时更加需耐心细致,沉着冷静。只要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把题目做对,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三、因果相关的加强削弱知多少

加强削弱是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目的核心题型,考察频率非常高。而纵观历年试题关于加强削弱的方式非常多样化,其中一个重点题型就是有关因果关系的加强削弱,下面就对这种加强削弱的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 是什么

因果关系在日常生活也经常用到,在加强削弱题目出现了也比较直观,就是在结论中两种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A导致B,A是由B引起/导致/造成、A得益于B等句式就是指示我们AB之间有因果关系,就需要重点关注题干中的因果关系,从而进行加强削弱。

2. 如何做

对于这种因果相关的加强削弱有如下两种方式:

加强:排除他因与无因果倒置;

削弱:另有他因与因果倒置。

具体这两种方式如何用呢,我们通过例题帮大家梳理思路。

【例1】

出生时,双胞胎的大脑是完全一样的,只有当其中的一个患上精神分裂症,他的大脑的某个部分会比正常的另一个的相应部分要小。如果双胞胎中没有人患精神分裂症,这种变化就不会出现。因此,精神分裂症是由大脑生理结构的损伤性变化引起的。

上述论述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比正常人的大脑小。

B.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某个部分相对较小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治疗时使用的药物引起的。

C.双胞胎的大脑平均并不比普通人的小。

D.如果双胞胎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则他们的大脑一定同样大小。

E.双胞胎,至少其中的一个,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论点:精神分裂症是由大脑生理结构的损伤化引起的,即大脑损伤性变化导致精神分裂症。

论据:双胞胎其中之一患精神分裂,大脑会变化,没患病变化就不会出现。

那么概括总结为论据是患病大脑会变化得出论点变化导致了患病。但论据中患病后大脑会变化,但是患病导致变化还是变化导致患病不确定,论点直接得到变化导致患病,就需要排除患病导致变化的情况。

而B选项就是排除了患病引起变化,也就是排除因果倒置的情况,后半句则是排除患病不是药物导致的,即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患病。所以B选项是通过排除因果倒置和排除他因的方式加强了题干中的变化导致患病。而其余选项中不需要去假设患病的双胞胎与普通正常人的比较,所以不是假设。

那加强方式中的排除他因就是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结果B,而排除因果倒置就是排除B导致A的情况,最后可以确定是题干的A导致B进行加强。这里排除他因是更常考的加强方式,需要同学们重视。

【例2】

某学校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奖学金对学习效率促进作用的调查表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那些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平均要高出25%。调查的内容包括自习的出勤率、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日阅读量等许多指标。这充分说明,奖学金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的论证?

A.获得奖学金通常是因为那些同学有好的学习习惯和高的学习效率。

B.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可以更容易改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效率。

C.学习效率低的同学通常学习时间长而缺少正常的休息。

D.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奖学金的多少的研究应当采用定量方法进行。

E.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的学习压力重,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论点:奖学金能提升学习效率。

论据:获得奖学金比未获得奖学金学习效率高。也就是说通过比较去说明奖学金导致了学习效率的提升,而A选项是说获得能获得奖学金是因为有好的学习效率,也就是学习效率高导致获得了奖学金,也就是因果倒置。其余选项有削弱力度,但因果倒置这种削弱的方式力度最强。所以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选项有因果倒置的方式,可以直接选,这种方式的削弱力度最强。

而削弱方式中的另有他因出现频率也比较高,就是题干是A导致B,选项有其他原因如C导致题干的结果B。如题干选项可以有有家长的监督或者老师科学的教学方式导致这些学生效率提高也可以削弱。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对于因果论证相关的加强削弱,最重要的是将题干论证结构与因果关系梳理清楚,将选项代入到题干中,在选项中要注意有些选项只谈及原因或者只谈及结果的选项需要慎重考虑,也就是不能只谈及因或果。如上述题目中选项只谈及学习效率或者只谈及奖学金的选项就需要慎重选择。

总结来说,因果相关的加强削弱方式比较直观,最重要就是将题干的因果关系梳理清楚,以及选项代入题干排除即可。因此,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加强削弱,相信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训练熟练选择正确的选项。
 

上一篇:考研管综逻辑备考知识点:矛盾关系

下一篇: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部分重点知识汇总(二)

相关推荐

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综合推理命 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部分重点知 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部分重点知 2022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部分重点知